汉口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日期:2018-04-19  发布人:admin789  浏览量:5850

第一部分 “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成与不足…………2

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4

第二部分“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4

一、“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有利条件 …………………4

“十二五” 期间学校发展面临的…………………5

第三部分 “十二五”时期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工作方针…6

一、指导思想 ………………………………………………6

二、总体目标 ………………………………………………6

三、工作方针 ………………………………………………7

第四部分 “十二五”时期学校发展的目标分解与具体实施 ……8

一、学科专业建设………………………………………………8

二、人才培养 ………………………………………………9

三、科学研究 ………………………………………………11

四、师资队伍建设……………………………………………13

五、办学条件建设……………………………………………14

六、校园文化建设……………………………………………15

七、现代大学制度建设………………………………………15

八、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16

第五部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17

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17

二、“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18

汉口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十二五”期间,是汉口学院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速推进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建设,确保“十二五”期间我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本纲要。

第一部分 “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成与不足

一、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学校抓住独立学院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

——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新办了就业形势较好的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播音与主持艺术、日语等新专业。目前,学校本专科专业已达38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列为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本科专业立项建设项目,品牌专业建设势头良好。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2005年以来先后召开三次教学工作会议,举全校之力,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其间,两次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学生素质明显增强。五年来考研率、英语四级通过率、学位授予率、毕业率稳中有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类竞赛获奖1700多人次。

——师资队伍结构趋向合理。学校现有教师651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51人,具有正教授职务的教师5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49人,一批部属院校的知名教授和重点高校毕业的博士生加盟学校,师资队伍结构趋向优化,人才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 学校规模稳定增长。学校年招生规模由2006年2780人至2010年增长为3300人,目前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11000人;2007年开始,学校增设继续教育学院,开办全日制本科助学班,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新增校园面积259亩,新建图书馆、学生公寓、教工宿舍近5万平方米,校园绿化被评为全省高校绿化先进单位。计算机平台、教学视听、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建设均超过国家标准,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92.48万元。图书馆藏书110余万册,截止2010年12月,学校净资产9.2亿元,资产状况良好。

—— 内涵建设不断加强。学校在改革发展的磨砺博弈中形成从严治校、团结拼搏、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探索形成“稳定规模、优化队伍、强化管理、狠抓质量、深化教改、形成特色”的办学方针;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党建工作成绩显著。学校现有党员1550名,其中学生党员1446名,占学生总数的6%;党团建设进一步健全,成为湖北省民办高校党建试点单位,全国团试点单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丰硕,特色党日活动成效良好,全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会两次在学校举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科专业结构有待优化。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社会需求的匹配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特色不明显,优势不够突出,内涵建设亟待加强;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协调性以及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增强。

——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教学、科研资源共享水平亟待提高;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等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亟待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拔尖人才、领军人才总体稀缺,引领发展能力和学术影响力需要拓展;专任教师中教授、博士比例偏低,学术创新群体总量水平、高层次的创新团队明显不足,教师职业化、国际化水准亟待提升,团队化建设亟待加强;“双师型”师资力量缺乏,教师实践能力偏弱,教学、科研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亟待加强。

——管理有待提高。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亟待加强;资源配置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部分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不强,服务意识较差,考核机制有待加强,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第二部分 “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国际国内形式有了新的变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又一个关键时期,快速发展与激烈竞争必将成为这一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形态。这既给学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有利条件

——国家经济社会转型的纵深化,给学校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提供了社会前提。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正进一步趋于纵深化,从“加快发展速度”转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伴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科技与人才也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大重要支柱,这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加重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纲要》在在重要性方面,提出了“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在法律地位上,提出了“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在办学层次上,提出“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在管理体制上,提出了“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民办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在保障措施上,提出了“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以上政策更进一步优化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

——湖北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给学校发展带来机遇。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是湖北高等教育未来十年发展的奋斗目标。“要力争出一批有特色的本科高校,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区域内和全国范围有影响”;“到2020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50%”等。这为汉口学院在“十二五”时期实现新跨越提供了政策前提,作为湖北首批转设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在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过程中将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更宽的发展空间.

“十二五” 期间学校发展面临的战

——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全球市场,高等教育生源与质量竞争压力也必将越来越大。而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大幅下降,使得生源竞争更趋激烈,生源竞争必然进一步加剧办学质量的竞争。在当前竞争态势下,如何实现规模和质量同步提高,是学校今后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两圈一带”总体战略迫切需要教育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而经济社会转型纵深化又使社会对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高等教育加强通识教育的广博性、专业教育的实效性,并对教育观念与教育结构等作出相应的调整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高等教育转型进一步加剧,高等学校的发展将呈现出分层加剧、不进则退的态势。学校转设后,社会和考生对脱离母体后的新学校将有一个认识过程,这些必然也给学校发展形成新的外部竞争压力,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政府对公办高校投入日趋增大。而民办高校资金来源以学费收入为主,服务创收盈利较少,银行贷款审批严格且额度较小,与发达国家私立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靠社会捐赠相比,我们的捐资收入尚缺社会基础。民办高校吸纳优秀人才、增强办学实力将受到较大冲击。

第三部分 “十二五”时期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弘扬办学传统,创新办学理念,围绕国家尤其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主轴,以提高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和增强文化创新引领能力为引擎,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保障,拓展外延提升内涵,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升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学科特色较为鲜明的本科教学型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水平民办院校。

二、总体目标

2015年,学院普通本科生规模达到10000人,生源质量在同类院校中保持较高水平,就业率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继续教育健康发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较为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基本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有大幅度提升。学院整体进入二本招生,所有本科招生专业均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3个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国民办高校前列。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提升综合实力为目标,初步建成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普通学校。

三、工作方针

——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每一个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打造特色凝练学科方向,充分发挥相关学科的综合交叉优势,在形成学科特色方面使学科结构更加优化、学科定位更加准确、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学科重点更加突出。根据学校实际重点建设省级重点学科、争取硕士点的学科以及新兴交叉学科;实行“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策略,在一个学科的某些方向上形成特色。坚持“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实现办出特色、形成优势、打造精品,为建设具有行业和区域特色的民办综合性大学奠定基础。

——开放办学。积极发挥民办高校优势,进一步拓展办学资源;依托湖北省民营经济研究院与省内外大型民营经济实体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和完善高校战略联盟,发展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开办孔子学院,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发挥学校知识推广和专家服务作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强化开放办学的政策激励,为开放办学提供体制机制支持。

——改革创新。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构建行政管理与学术决策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多元评价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高水平和特色教学成果的生产激励机制;建立高水平拔尖人才长效引进与培育机制;鼓励各学科、各院部办出水平;坚持思路战略方案化、方案谋划项目化、项目实施具体化,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和谐发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激励与约束的关系;实现学校纵横工作系统运行的协调,以保证政令畅通提高工作效率;坚持内涵发展,软硬件建设并重;加快改善师生生活条件,保证教学和基本建设投入更加合理;深化教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力求运行机制、政策措施、评价体系与师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基础设施与大学文化建设相和谐。

第四部分 “十二五”时期学校发展的目标分解与具体实施

一、学科专业建设

(一)核心建设目标。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保持并发展文学的传统优势,建设并扩大管理学、工学的学科特色,支持鼓励工商管理、计算机、电子通信等专业与其他高校联合举行MBA和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争取形成一批学科群。如: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群、管理类学科群、艺术类学科群、师范类学科群等,积极构建人文和社会等学科协调发展。

1 汉口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主要量化指标

指标项目

指标数据

招生本科专业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全部

硕士学位点

2-3

省级重点学科(个)

≥2

新增省级特色(重点建设)专业(个)

≥6

新增本科专业(个)

8-10

湖北省高校自主创新基地

1



(二)主要建设措施。

1、加大投入,建设重点学科。提高学科建设经费占学校总支出的比重,重点建设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力争获得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统筹兼顾,层次推进,坚持重点学科优先发展,关联学科快速发展,支撑学科同步发展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批学科群,形成学科发展协同效应。

2、加强本科专业建设。确立重点专业,打造特色专业,扶持就业形势好的专业,淘汰就业率低的专业,通过调整专业名称、增加专业方向等方式对老专业进行改造,积极申报自动化(智能系统与自动化方向)、雕塑、动画、表演、数字媒体艺术、日语、网络工程、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本科新专业。

3、做好学士学位授予权申报与硕士点建设工作。认真研究获取学士学位授予权与建立硕士点的指标体系,将学科专业建设与学士学位授予权申报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条件的建设,力争在补缺补差与提升层次方面取得突破。学校分3年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用于动态支持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学科。在2012年前争取学士学位授予权,在“十二五”期间前建立2—3个硕士点,对申报成功的一级学科硕士点给予一次性建设经费资助。

二、人才培养

(一)核心建设目标

力争到2015年,本科生规模为10000人左右,硕士生规模达到100人左右,国际学院学生人数为500人左右,成人教育规模维持在目前规模;优化生源结构,到2015年所有本科专业进入第二批次招生;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合理的本科专业布局和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2 汉口学院“十二五”人才培养主要量化指标

指标项目

指标数据

学生规模与结构

专业硕士学位(人)

100

普通本科(人)

10000

普通专科(人)

3000-4000

继续教育(人)

10000

国际学院学生(人)

500

建立实习基地(个)

120

建立实训基地(个)

2-3

国家级精品课程(门)

1

新增省级精品课程(门)

5-6

省级教学成果奖(项)

一等奖:1-3项

二等奖:3-5项

本科毕业生年平均签约率(%)

≥80

湖北省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全省大学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个)

≥1

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专业点(个)

1-2

(二)主要建设措施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学分制改革,实行课程设置模块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完善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籍管理方式。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搭建宽阔平台,探索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子。

2、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大力实施教学改革工程,根据生源特点、就业特点、就业领域、就业层次,整体设计教学的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制定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开放教学资源,改善教学评价,推动校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加强教研室建设,广泛开展以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活动;定期举办“教学研究公开课”观摩和“教育教学讲坛”活动,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实施大学生创新教育工程,整合大学生创新活动资源,建设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实行“校企合作、产校合作”的办学模式,试行就业试用与实践教学沟通、衔接的机制,探索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的新标准。

3、着力推进课程建设。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素质、强化实践、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的方针,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整合。以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以特色课程为重点,着力推进专业选修课程和实验课程建设进程。加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力度,集中力量对省级、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进行立项研究。制定并实施《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优秀课程评定办法》。

4、严格教学管理。明确质量标准,严格教学过程,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做到监有标准,控有效果。制定《本科教学质量手册》,进一步细化教学质量监控责任,落实教学工作及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和任务。制定《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准及办法(试行)》、《考试试卷评估标准及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明确教学质量评估办法与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教学工作激励、改革机制,以此作为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5、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15%。理工类专业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建好中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团队专项实验室。中心实验室面向全校学生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实验,3年内实现实验开出率100%;专业实验室由学校建设,院系管理,5年内实验开出率100%;学校为团队专项实验室提供配套经费和特殊人才科研启动费,促进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到2015年,建立实习基地120个,建立实训基地2—3个,充分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三、科学研究

(一)核心建设目标

围绕科技任务“总量稳定增长,学术水平逐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5项、市厅级科研项目立项50项、学校科研项目立项50项,力争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实现零的突破;完成进校科研经费100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00部,出版高校教材100本,在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篇,其中核心刊物150篇。

3 汉口学院“十二五”科技创新主要量化指标

指标项目

指标数据

国家级项目(项)

省部级科研项目(项)

1

5

市厅级科研项目(项)

学校科研项目(项)

50

50

科研

经费

“十二五”科研合同总经费(万元)

5000

到账经费(万元)

1000

申报发明专利(

10

建立校级科研团队(个)

≥8

出版学术专著 (部)高校教材(本)

200

在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篇)

其中核心刊物(篇)

1000

150

(二)主要建设措施

1.出台《关于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鼓励全校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设定校级科研基金。每年拨出不少于20万元,制定科研基金的管理办法,制定教师科研工作考核办法。将文科教师每年一篇、理科教师2年一篇公开发表论文作为考核教师的基本要求。对出版专著、结合课程建设出版自编教材、在学校认定的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2.大力培育科研团队。各院系将专任教师按研究方向、个人兴趣组建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通过申报学校科学研究基金、编写自编教材、申报纵向或横向研究项目的形式,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学校根据院系科研团队的工作情况,于2012年确定8个有科研潜力的校级科研团队,予以重点支持。开展评选“教师科研十佳”活动。

3.办好校级学术刊物。将《校园文化研究》或《汉口学院学报》办成公开发行的刊物。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一)核心建设目标

以引进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教学名师、学科领军人和组建教学、科研团队为重点,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教职工队伍“十二五”期间新进专任教师180人左右,其中引进双聘院士1-2人,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12人,博士30人,具有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的教师达到40%以上;

4 汉口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量化指标

指标项目

指标数据

新进专任教师(人)

180

双聘院士(人)

1-2

教学名师 学科带头人(人)

12

省级科技创新群体(个)

1-2

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个)

2-3

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

≥40

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

≥70

(二)主要建设措施

1.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师资管理新体制。研究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业绩要求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对在教学科研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逐步建立以考核评价为基础,岗位责任和工作业绩相挂钩,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对人才的吸引作用。

2.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根据学校发展要求,着力实现教师培训工作的三个转变,巩固和完善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多途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名牌高校做访问学者,支持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外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双语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

3.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构筑人才高地。引进和聘请具有学科(专业)拓展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拔尖人才。分层次确定优秀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将“世纪人才工程”的实施与学校重点专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推动教师队伍专业梯队建设。建立兼职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人才库,切实发挥外聘人才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

4. 加强师德建设。全面实施“师表工程”,大力宣传先进教师的典型事迹,定期评选教书育人的先进集体和师德模范,在教师队伍中逐渐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尚。

5. 明确职能部门职责,加强师资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院系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有序沟通、形成合力,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服务工作。

五、办学条件建设

(一)投入建设资金3亿元,建设综合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2011年开工,2013年全面竣工。

(二)改善教育教学实验装备条件。加大教学设备和实验设施投入力度,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实习实训场所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三)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事业对信息化及文献档案建设的需求,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增加图书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馆藏数量,不断提高信息化及文献档案建设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构建特色馆藏体系,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档案管理达到省级验收标准,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的数字化校园。

六、校园文化建设

(一)全力培养良好的校风。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形成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博雅笃行、自强创新的良好校园风气;积极建设优良教风,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营造教师间合作、包容、渗透的团队精神;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制定完善大学生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

(二)不断优化校园环境。重视人文环境建设,建好校史陈列室,提倡师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使用校标;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设施,为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加强校报、校刊等文化阵地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完善人文景观建设,使校园的园、林、路、水、亭台、雕塑等达到使用、审美和教育的和谐统一。

(三)提升文化科技活动水平。设立每年10万元的创新专项基金;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以科技活动推进创新教育。开展“科技文化节”, 办好学术讲座;继续抓好大学生参加全国、全省“挑战杯”及电子设计、数学建模、艺术设计等各类竞赛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四)鼓励学生社团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类指导理论学习型、科技型、兴趣爱好型、社会公益型社团,通过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和其他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专长与个性发展。

(五)继续抓好“百名将军书画展”,筹备“百名院士书画展”, 积极支持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

七、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董事会决策领导、行政具体管理、党委提供保障、专家教授治学、师生民主监督”的管理体制,实行院长办公会、党委会、学术委员会“三位一体”的内部管理,推行董事会、院长办公会、党委会“三方双向进入”机制;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董事会章程和学校章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深化目标管理。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和公开招聘;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和业绩要求的考核评价标准,健全精神激励和物资激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扩大社会合作。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性,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与其他高校、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加强与重点高校的联系,实行办学资源共享。

(四)推进对外合作与交流。稳步推进与英国、法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交流。积极拓展留学生教育,进一步探索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和途径。落实相关合作项目,到2015年,力争国际交流学院学生达到500人,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态势。

八、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把理论武装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大党建工作力度。把加强组织建设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加大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保持“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

加强对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加强基层党总支、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大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他们在广大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综合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完善《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意见》,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文化育人”,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实施榜样示范,培养、树立一批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学生典型;全面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职工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四部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我校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不仅对推动未来五年学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的、人民满意的、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影响。学校要把落实“十二五”规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规划的实施。

(一)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学校办公室具体负责“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各职能部门、各院系要各尽其责、分工协作,有针对性地拿出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

(二)开展调查研究,出台配套文件。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调查研究,重点了解我省和武汉市的教育发展情况及民办高校的发展状况,深入把握校情,有关职能要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对学校现行的文件和相关政策进行完善,出台关于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配套文件,拿出具体的执行措施。

(三)广泛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各单位要组织教职工对“十二五”规划进行学习,各院系要通过适当方式向学生进行宣讲,校报、校广播台、宣传橱窗等要集中一段时间对规划进行宣传,重点宣传学校“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宣传“十二五”的远景规划,宣传贯彻落实规划的重要性、紧迫性,动员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关心、支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营造实施规划的良好舆论氛围。

四)鼓励探索创新,强化督促检查。校内各单位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实施规划,对全校在实施规划中创造的有效经验、成功的做法,要及时加以总结、推广。学校办公室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单位实施规划的情况进行督察协调,要对规划的贯彻落实进行年度绩效评估,并对落实不力的单位负责人实行问责。

二、“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董事会对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实行全面领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校行政要制定实施计划,统筹组织实施;校党委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规划的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推进依法治校。坚持依法办学,从严治校,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决策体制;本着精简、高效、实用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为教学科研服务。要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职工和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师生员工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的自觉性

(三)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切实提高机关管理水平,要以转变职能、规范服务为核心,建立起办事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划的管理机制,使机关工作作风有明显改变,组织纪律有明显增强,服务态度有明显改善,办事效率有明显提高。

(四)保障经费投入。要合理筹措办学资金,保障“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经费投入,要以八大战略任务尤其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二期建设为主要投入重点,及时满足一线基本需求,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收藏本页